徐州發(fā)掘出大量漢代珍寶 灼灼其光驚艷世人
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龍。
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前廳。
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兵馬俑。
“且朕自沛公以誅暴逆,遂有天下,其以沛為朕湯沐邑,復其民,世世無有所與?!鄙谂尕S邑的劉邦回鄉(xiāng)之際,在父老鄉(xiāng)親的請求下,比照沛地政策,免除了豐邑的賦役,令豐沛父老俱歡顏。
此前,劉邦已封劉交為楚王,將心心念念的家鄉(xiāng)故土交給最信任的異母弟管轄。作為楚國的王都,彭城在劉交治下經(jīng)濟繁榮、文化昌盛。
躬耕考古現(xiàn)場、厘清文明脈絡、解讀歷史密碼,新時代考古人手鏟釋天書,在徐州發(fā)掘出大量漢代珍寶,驚艷世人。
彭城在漢代雖為王都,卻創(chuàng)造了許多連皇城長安都不曾有的“全國第一”。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、陳列在徐州大地上的遺產(chǎn),即使劉邦看見,也會驚嘆吧。
今年暑期,徐州博物館30余萬人次的游客接待量,依然不能滿足熱情觀眾的參觀欲求。
與璀璨奪目的天工漢玉、大漢氣象的王家器皿一館相遇,游客戴上AR智能導覽眼鏡,還能通過語音指令、視覺識別與文物進行交互,讓楚王寶物“伸手可觸”,漢家煙火近在咫尺。
除了可移動文物,在徐州城周邊的多個山腹中隱藏著無數(shù)漢代的建筑奇觀。它們?nèi)缫粋€個調(diào)皮的盲盒,在與考古人員的博弈中,一點點被揭開神秘面紗。
探漢墓文化寶藏
徐州的漢代遺存中,最深沉雄偉的當屬一座座規(guī)模宏大、制式不同的漢代王侯墓葬。
經(jīng)過現(xiàn)代考古,徐州已經(jīng)發(fā)掘近3000座漢代墓葬,以漢楚王墓群最為引人注目。這些墓葬因山為陵、鑿山為葬,體現(xiàn)了漢代高度發(fā)達的開山劈石工藝;其規(guī)模龐大、數(shù)量眾多,是我國漢代諸侯王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個系列,數(shù)量占全國已發(fā)現(xiàn)的漢代王級墓葬的一半以上,且個體建筑風格與建筑特點無一雷同,為全國所僅見。
整座陵墓完全由人工在山體內(nèi)鑿建而成,盥洗間、更衣室、水井、柴房等俗常的生活空間樣樣俱全。考古人員從這些布局完整、埋藏豐富的陵園建筑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漢代文物,充分展示了漢代徐州經(jīng)濟發(fā)達的盛況,堪稱中國墓葬建筑史上的偉大壯舉。
堅持“保護第一、加強管理、挖掘價值、有效利用、讓文物活起來”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,徐州漢楚王墓群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,得到了及時保護和有效利用。徐州先后投入數(shù)億元建漢代遺址博物館、專題博物館,奠定了徐州漢文化城市品牌的基礎。
“年壽有時而盡,榮樂止乎其身,二者必至之常期,未若文章之無窮。”魏文帝曹丕在典論中,慨嘆所有的物質(zhì)都將煙消云散,唯有文章可以遺世。
誠然,2000多年的風霜將所有的漢代地面建筑摧平,然而,藏在深山之腹的楚王宮殿,卻讓當代人領略到漢代楚國鼎盛時期的風貌。
一座保存完好的墓葬,就是一座埋藏地下的博物館。
觀漢俑泥胎情長
漢代是我國古代陪葬俑最流行、數(shù)量最多的朝代。漢俑比秦俑小,相當于真人的三分之一。徐州漢墓出土的陶俑有6000余件,數(shù)量僅次于西安地區(qū)。
2000多年前的徐州人怎樣唱歌跳舞?徐州博物館“俑秀凝華”展廳的中央,一場“樂舞大戲”正在“上演”。舞臺后方,撫瑟俑、敲磬俑、吹奏俑各司其職。居“C”位的6個“舞者”,曲裾繞襟、長袖交橫,有的雙臂張開、肆意昂揚,有的左袖下垂、右袖拂面,不勝嬌羞。
楚漢相爭,項羽落敗。打敗了楚軍的劉邦將楚歌、楚舞帶到了宮廷。劉邦寵愛的戚夫人“善為翹袖折腰之舞”。
這組凝固的“樂舞瞬間”,發(fā)掘于馱籃山楚王墓??脊湃藛T將它們“請出”深山,拼接修復。這里的每個舞俑腰彎的程度不一,袖子的舞動幅度也不同,好似一段舞蹈不同時間的定格,讓古籍文字記載的翹袖折腰舞立體于現(xiàn)代人面前。
在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,高25厘米上下的兵俑排列整齊,場面壯觀。它們有的背負箭箙,有的身著厚甲,雖身量與秦俑無法比高,卻證實了史書記載的楚兵勁悍威武的形象。
展示于徐州博物館的一組騎兵俑,面部凝重、目視前方,縱使前路荊棘,我自踏馬前行。健碩的馬體下腹部刻印的“飛騎”二字,是它們共同的身份。
在徐州的北洞山楚王墓,考古人員還發(fā)現(xiàn)了迄今為止我國保存最完好的漢代彩繪陶俑群。彩俑紋飾細膩、表情豐富。時光給了陶俑又一次生命,我們在陶俑的生命里看到時光。
讀漢畫精彩出框
宇宙星空中,歷史長河里,2000多年只是一瞬間,然而對于“生年不滿百”的人類來說,2000多年足以讓歷史漫漶。幸有一部刻在石上的“繡像漢代史”——漢畫像石,將遙遠的漢代記憶生動刻畫。
兩漢時期的徐州經(jīng)濟繁榮,達官顯貴的漢墓中留下了豐富的漢畫像石,使徐州成為中國漢畫像石集中分布地之一。文化包容的徐州,在漢畫像石雕刻上也博取眾家之長,在內(nèi)容上包羅神話、歷史、現(xiàn)實、祥瑞等豐富題材。
漫步于云龍湖東岸的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,一塊塊古老的石頭于無聲處吟唱。
扛鼎是漢代軍中選拔武士猛將的重要手段,相當于現(xiàn)在的舉重比賽。出土于銅山十里鋪漢墓的比武圖上,“勇士”把鼎高高地舉過頭頂,虎須倒豎、環(huán)眼圓睜。
銅山洪樓漢墓出土的力士圖上,“力能扛鼎”的“猛男”一字排開,有的生擒猛虎,有的倒拔垂柳,有的身背活牛,還有兩位懷抱羔羊、摟著酒壇,歡脫的氛圍溢出畫框。
漢代人愛燒烤。出自銅山漢王的一塊漢畫像石的畫面上層,左前方掛著魚、肉等各色食材,右下方一人右手扇扇子,左手烤串,“U”形簽子上穿著兩串肉,就于火爐之上,不亦樂乎。
收藏于徐州博物館、睢寧縣博物館、邳州市博物館、白集漢畫像石墓陳列館的漢畫像石,記錄著漢代人的生活與夢想。穿越時空的漢畫,是一個時代的宏偉史詩。
賞漢玉熠熠其煌
中華玉文化是比漢字還要早的中華文明特有文化。玉,石之美者,質(zhì)地堅韌,外表溫潤?!熬颖鹊氯缬瘛保裨谥袊?,是物質(zhì)的,也是精神的。
漢時的徐州是楚國的中心,歷代楚王墓中出土的用途多廣、制作精良的玉器,反映了漢代楚國精湛的治玉技藝,堪稱徐州“漢代三絕”——漢墓、漢俑、漢畫像石之外的“第四絕”。
在徐州博物館“天工漢玉”廳,溫和的燈光打在一件件稀世玉器珍寶上,發(fā)出一叢叢潤澤的光芒。
展覽從徐州出土漢玉分布圖、出土的半成品玉料開始,分別展示了生活用玉、禮儀用玉、喪葬用玉、裝飾用玉,至漢代中國玉器出土0概況圖收尾,營造出完整的漢代玉器觀展故事線。
出土于獅子山楚王墓的玉卮,卮蓋和卮身以子母口相扣合,器身為筒形,口略大,整個造型挺拔而不失穩(wěn)重。口沿及底邊滿飾勾連雷紋,紋飾清新華美。
同墓出土的玉龍,瑩潤有玻璃光澤,單體龍身體卷曲,張須露齒,雙目圓睜,鬣毛向兩邊卷曲,前肢曲折,龍尾上卷,將龍潛深淵、蟄伏待時的意蘊刻畫得淋漓盡致。
在這個展廳,有一枚豹形石鎮(zhèn)被當作玉器展示。因為古人認為,美石即玉。石鎮(zhèn)為壓席之用,以防席邊卷曲。豹形石鎮(zhèn)雙目圓睜,口微張,齒外露,雙耳直豎,脖頸上佩戴有嵌貝項圈,雄健而又溫馴。它,就是趴在徐州漢橋上的那個萌寵的原型。這枚石鎮(zhèn)雖沒有其他玉器晶瑩剔透,卻在“新崗位”上閃閃發(fā)光,成為徐州一處重要的地標。(張瑾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